English

美国信息战

2000-03-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在近两个世纪中,统治人类的权力经历过了三次重大的转移。第一次是暴力,即像好汉罗宾逊在孤岛上一样,因为有了杀人的火枪,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地指使他的仆人星期五了。第二次是资本,拥有资本的帝国可以控制整个国际社会。第三次是7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正在向我们走来的信息。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替代暴力和资本而成为控制人类社会的新动力。正因如此,未来战争的空间已不仅局限于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而且还将进入新的领域——计算机空间,这就是今天美军正在准备的新型战争——信息战。80年代以来,美军一直在研究信息战争的理论,研制用于信息战的武器装备,准备在21世纪军事斗争中继续占有优势地位,左右国际新秩序。

美国信息战专家认为,美军要玩的信息战样式有:

一是“斩首”。所谓“斩首”,就是“攻击敌方的头部,而不是它的躯体”。该原则据认为得益于中国武书中的“擒贼先擒王”思想。开战伊始,进攻一方首先要打击敌国指挥当局、联合参谋部、战区总部及各级部队司令部;破坏敌方所有信息传媒,电话、无线电台、电缆和其他传输手段;制止敌方使用第三方的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卫星。其实,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科索沃行动便是打击包括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官邸在内的重要目标。

二是“致盲”。主要指“首先摧毁敌方的传感器等探测器材,而不是消灭敌方人员”,使敌人变成“瞎子”、“聋子”。具体内容包括:摧毁或干扰敌电磁发射装置和射频电台,用软、硬手段压制敌自动寻的武器、电子干扰器材和防空火力;压制或摧毁敌被动传感器,用智能武器摧毁敌宽频谱视象观测仪,用激光照射敌光学跟踪仪,炸毁敌方无线电接收机;阻止对方使用卫星和地面传感器。

三是让战场透明。要不间断地、严密地、多频谱地监视和观察敌人,要确保对战场方方面面的情况一清二楚,对自己“始终透明”。这项原则要求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利用各种器材,各种手段,透过云层、夜暗和可穿透的地表对战场进行观察,随时掌握战情变化;二是确保完整地接收远处部队发来的传感数据,不把信息传送到脆弱的通信节点,要把数据直接分发给各个射手;三是确保快速、全面、准确地进行战斗毁伤评估,尽量避免在假目标或已摧毁的目标上浪费资源。

四是保持自己的灵敏。要使己方部队的决策周期始终先于敌军,快于敌军;要使射击——运动——再射击这一过程进行得更迅速,使敌军总处于挨打——震惊——再挨打之中。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信息提供者要尽心尽责,在任何时候都能及时或超前提供所需信息。

五是保证自己的武器装备和官兵的生存。主要是指要提高指挥控制系统的生存能力,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使用多节点、多路径、多频率的系统,并对其实施分散配置;使用流动型卫星接收装置,并经常变换配置位置;在固定发射阵地间埋设光缆,从次要节点发射欺骗信号;制订备用通信计划,保留空余通信线路;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装备,保持指挥、控制、通信、情报技术优势。

六是全民都可以参战。信息战中,由于可准确地攻击目标,附带损伤小,不会造成无法接受的人员伤亡和物质破坏,不必担心“越过政治界限”,遭致国民的反对,因而对战争不必进行限制,可无所顾忌,全力以赴地进行。

虚拟战是利用虚拟技术创造的逼真作战环境与敌方进行的模拟演习式的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不动一枪一兵,便使敌人就范。下面四种情况都属于虚拟战:一是在战争进行过程中,用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成像技术制出敌国最高统帅的影像,让他发表不利于战争继续进行的言论,如让其通过本国电视系统宣传布:鉴于某种原因,与敌方休战,军队全部撤回。二是用虚拟现实技术制造“虚拟部队”或“虚拟机群”,让敌方从卫星或雷达上观察到的这支作战力量来自东方,而实际上来自西方的一支真实部队正准备发起攻击。三是制造宗教全息圣像,动摇敌方军心。例如,在将来与伊朗交战时,美军打算在空中显示伊斯兰真主的全息图像,让活龙活现的真主劝伊军士兵投降。美陆军心理战部队1993年在索马里维和时已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那一年的2月1日,在索马里摩加迪沙以西15公里处,突然刮起一阵沙暴,随即便在沙空飞扬的昏暗的空中,出现了一幅高150-1200米的耶稣基督的全息圣像。见此情景,许多美军维和士兵纷纷跪下祈祷。四是双方军事领导人在实际交战之前先打“虚拟战”,即双方将自己的所有战斗力要素都输入计算机程序,像实施计算机模拟对抗演习那样,进行较量。有必胜把握的一方也可邀请对方观摩这种“虚拟战”,向其证明要诉诸武力将必遭失败。从目前看来,这种“虚拟战”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双方不可能提供各自武器性能与数量、战法及侦察、情报、伪装系统的真实情况或数据。

[值班总编推荐] 梅长苏吃上外卖了,影视剧的降格?

[值班总编推荐]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 ...

[值班总编推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